岩韵载千年,诗行伴山水——罗田岩森林公园自然探索行
为探寻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交融的魅力,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生态体验的有机结合,化学与材料学院“青春践行,筑梦乡村”基层服务践行团于 7月7日赴罗田岩森林公园,开展“千年岩韵,山水诗行”的主题实践活动。本次活动通过融合田野观察与文化解读,让团队成员在山水意境中感受历史余温,于岩壑林泉间品读生态诗章,以青春视角解密乡村文化基因,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性共振。

踏入公园,一方雅韵盎然的沉浸式文化展厅引动实践团成员驻足。素绢垂帷点缀朱漆窗格,宣纸青伞悬缀名家墨迹,淋漓展现跨越千载的文化积淀。将“罗田岩”主题装置作为视觉中心,通过图文展板与实物展品,地质年轮与人文脉络交织呈现,队员们系统了解该地千年来的地缘文化特色,令观者在移步换景间完成从山水观察者到文化传承者的身份转化。

移步户外,荷塘景致清幽。田田荷叶铺满塘面,洁白荷花亭亭玉立,与错落叠石共构天然水墨长卷。不远处,在以《爱莲说》为蓝本打造的文化景墙前,团队成员不禁吟诵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......”,清朗的声韵与眼前的荷塘美景相呼应,经典文字从黑色墙体上的镂空处流淌而出,与莲花雕塑、荷塘风光融为一体。此刻,悠悠诵读声回荡在山水之间,让文化与自然交织的诗意在此刻达到高潮。

行至高处,居然亭坐落于巨石之巅,古朴建筑被绿树环抱。沿着石阶攀登,每一步都似与历史对话,登上亭子极目远眺,罗田岩森林公园的山水风光尽收眼底,壮阔山水与人文古韵在此刻交织,王安石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的哲思与辛弃疾“我见青山多妩媚”的诗情穿越时空在此共鸣。山水形胜承载的文化基因,在青年学子的凝望中焕发新生,给团队成员带来震撼的视觉享受与心灵触动。

此次实践活动构建起生态场域与文化传承的有机联结,书写出人文与生态交融的动人篇章。参与者在行走间,触摸千年岩韵,聆听山水诗行,既饱览自然美景,又汲取文化养分,生动诠释了生态保育与文化赓续的共生逻辑,感悟出乡村生态价值与文化传承的共生共荣,为生态教育赋能基层发展。